Home 文化 門司港香蕉叫賣文化|日本文化遺產|旅遊資訊

門司港香蕉叫賣文化|日本文化遺產|旅遊資訊

by Cherry

香蕉大約在明治36年左右被進口到日本,當時是基隆(台灣)的商人將香蕉帶到神戶,這被認為是香蕉進口的開端。從明治41年以後,香蕉開始大量進口,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前四五年。當時,台灣是日本的領土,而門司港在地理位置上與產地台灣最為接近,因此大量的香蕉在此卸貨,並設立了市場。

這些進口的香蕉是青色的,由三四十個批發商(擁有熟化室的批發商)進行競價拍賣。然後,被買走的青色香蕉會在地下室裡進行蒸熟處理,變成黃色的香蕉後,再拿到市場上出售。然而,在運輸過程中被悶熟的香蕉(俗稱“籠熟香蕉”),以及加工過程中產生的部分不良品等難以運輸的香蕉,為了盡快變現,便通過露天商販等途徑,以精彩的口才招攬顧客,進行甩賣,這就是“香蕉叫賣”的起源。2017年4月,香蕉叫賣作為“關門懷舊海峽”的構成文化遺產之一,被認定為日本遺產。

圖片來源:官網
圖片來源:官網

現在,在JR門司港站前(原門司三井俱樂部一側)建有“香蕉叫賣發源地”的紀念碑。近年來,“香蕉叫賣”對年長的人來說是懷舊的回憶,對年輕人來說則是新鮮的聲音,因此很受歡迎。此外,“香蕉叫賣”由“門司港香蕉叫賣聯合會”繼承,每年都會開設“門司港香蕉塾”,致力於人才培養。現在「香蕉叫賣」仍然會不定期於門司港懷舊觀光物產館(港屋) 前為中心,在各處舉辦。

圖片來源:官網

You may also like

Translate »